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又有了新动态。
去年10月,在国内一向缺乏存在感的Stellantis集团,突然抛出一条重大新闻。Stellantis集团以15亿欧元的价格,获得零跑汽车20%的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并且,双方将以51:49的比例共同组建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
5月14日,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由Stellantis集团主导的零跑国际正式组建完成,该合资公司由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分别持股51%和49%,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来自Stellantis集团中国区管理团队的忻天舒先生担任零跑国际CEO。
目前,该公司正筹备T03和C10两款电动车型在欧洲的上市工作,与此同时,该公司计划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将上述两款车型投放于印度和亚太(不含大中华区)、中东和非洲以及南美市场。
事实上,在去年一年里,这种“反向合资”并不只这一桩。去年7月,吉利汽车宣布,将与雷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混动车、燃油车的动力总成及解决方案;同样在去年7月,大众汽车宣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权,并由双方共同研发大众品牌的电动车型。
中国汽车产业正发生巨大变革。四十年前,当合资车企首次进入国内,他们用技术换取市场;今天,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过半数,中国车企开始成为技术的输出者。
从几桩合作来看,其实各家车企的目的并不相同,最终的操作模式也不完全一致。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但从长期角度来看,这些巨头并不会一直成为新势力们的“靠山”。
和大众小鹏不太一样
Stellantis和零跑的合作与大众小鹏的合作,具体来看并不相同。
这两家新势力的目的很一致——为了钱。毕竟在完全扭亏为盈前,一个健康的财务状况是保证车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基础所在,而资金链断裂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零跑在财务上的压力并不小。今年一季度,零跑亏损仍高达10.129亿元,环比亏损有所扩大。并且毛利率再次跌至负数,为-1.4%。
因此,有巨头的支持,不仅能获得一笔巨额投资,同时有巨头的认可,也能为其他投资者带来更强的信心,在资本市场上更受青睐。
但Stellantis与大众的目的,却不太一样。
大众与小鹏的合作,主要是大众想借助小鹏在智能化、电动化上的能力,帮助大众在中国市场迅速推出几款竞争力高的车型。但大众并没有计划将合作车型销往海外地区。
也就是说,小鹏之于大众,更像“本土化供应商”般的存在。
但Stellantis却无意通过零跑,去掀起国内市场的波澜。在2022年Stellantis发布的“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就曾提到,集团希望通过削减产能与“轻资产”运营模式,改善在华业务。
从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的细节上来看,Stellantis对国内市场“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依旧没有改变。两家公司合作的核心,目前来看是这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而这家合资公司的使命,是将零跑的车,卖到全世界去。
当然,具体怎么卖,还有一些想象空间。例如,Stellantis手握多个世界知名品牌,零跑车型出海后也可以利用其他品牌,利用其知名度快速打开市场。当然,也可以继续用零跑品牌,背靠Stellantis,利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销商网络快速提升零跑品牌知名度,也是一种打法。
Stellantis此举,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想用中国的“盾”,抵挡中国的“矛”。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高达491万辆,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车达到120.3万辆。中国车出海的重要战场,不仅局限于东南亚、南美与非洲。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考虑进军欧洲市场,比亚迪在欧洲的工厂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并且也在考虑欧洲第二工厂的布局,众多新势力品牌,都在近年来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这对于Stellantis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特别是在新能源车领域,Stellantis集团目前的产品明显缺乏竞争力。从2023年欧洲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排名来看,前十名当中Stellantis集团只有排在第八名的菲亚特500e。
很明显,Stellantis能选择零跑,就已经说明零跑在新能源领域具备目前Stellantis所没有的技术实力。目前Stellantis集团的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都基于e-CMP平台打造,该平台源自于此前的CMP燃油车平台。
说白了,目前的Stellantis还停留在“油改电”的阶段。但零跑自创立之初,便是一家新能源公司,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并不少。零跑目前已经发布第三代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LEAP3.0)。该平台通过中央集成超算平台,融合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同时,还具备融合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芯片的能力,可通过单个SoC掌管两部分能力。
高度集成化带来的好处,则是减少车内线束长度、芯片与MCU数量,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同时,高度集成还将有利于车辆各部分更良好的进行协同。
此外,零跑的CTC电池技术也很独特,通过保留车身地板,取消电池上盖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这对于强调性价比的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对于零跑来说,如果能借此机会打开全球市场,无疑是绕过国内价格战,提升毛利率的最好办法。
但从长期角度来说,二者的合作必然充满机遇,挑战也是一定存在的。
合资模式,不是永远
从大局分析,这场合作对于零跑来说必然十分重要,但对于Stellantis来说,未必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Stellantis集团目前旗下有数十个品牌,其中不少品牌都已经推出了纯电动或混动车型,并且Stellantis也推出了多个电动化平台,在电动化领域有着自己的技术布局。Stellantis计划在2030年推出超过75款纯电动车型,在欧洲售出的车辆全部是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车辆中50%是纯电动车。
如此看来,零跑对于Stellantis来说,只是多一个电动化的选择,以丰富其产品线,提高综合竞争力,也是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的一种策略。
因此,零跑通过Stellantis进行出海,并不代表Stellantis会拿出全力支持零跑产品的推进,也无法保证零跑一定能在海外大卖。
并且,从长期角度来看,零跑也不可能一直依靠Stellantis。就如同国内合资品牌的这四十年一样。最初,他们是技术的定义者,而我们是年轻的学生,这时,车企集团的重心都会放在合资品牌上;但到了今天,自主品牌也逐渐积累了技术,特别是在新能源转型上更加迅速,这时,车企集团的重心,将会逐渐向自有品牌倾斜,这是必然结果。
对于这些“反向合资”的车企来说,这样的故事一定会重演,并且还会比想象中更快。因此,面对这些合作,从短期角度来看,的确是及时雨,但从长期角度来说,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出海,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