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特斯拉FSD落地中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2024年被很多中国车企称为“智驾规模商用元年”,但是智驾领域的竞争没有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参与,显然有些成色不足。
4月底马斯克来华之后,特斯拉FSD在国内的落地速度明显加快。
先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了《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其中特斯拉国产的ModelY和Model3均位列其中。相当于为特斯拉的数据安全问题“松绑”。
之后又传出百度与特斯拉暧昧不清的合作关系,有消息称,特斯拉将使用百度地图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地图,用于中国版FSD。
5月底,有消息称特斯拉正准备向中国有关部门注册FSD软件,以按计划向中国的特斯拉客户推出FSD功能。另外,特斯拉还在考虑向中国的特斯拉客户以按月订阅的方式销售FSD,每个月约98美元,约等于人民币710元。
6月3日,百度地图公布了特斯拉实测V20版本的视频,宣布百度地图车道级导航即将上线特斯拉。
而最近一位特斯拉员工在直播的时候,又“无意”中泄露了FSD内测版V12系统,视频中的测试车辆是一台Model Y,屏幕上显示周围的环境信息量非常大,行车、机动车辆、摩托车、栏杆都能准确识别出来。导航地图上也清晰可见“百度地图”的字样。
特斯拉FSD入华“几无悬念”,只等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定价”公布。
虽然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可以算得上是百花齐放。技术路线从纯视觉、到激光雷达融合高精地图,从L2辅助驾驶到L4自动驾驶、从乘用车到物流车均有覆盖,玩家包括了初创企业、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等多个领域。
而且今年以来,国内各大车企的智驾系统都开始疯狂内卷“开城”,希望能抢先占领用户心智。
但是面对特斯拉FSD这个劲敌,国内智驾仍有不小的差距。
毕竟连余承东也曾经表示,现在真正能够做到好用的(智驾)国外的就是特斯拉,国内的就是华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林斌在国外体验特斯拉FSD之后,对其体验也是赞不绝口。
目前国内主流车企所采用的智驾技术都是基于摄像头、激光雷达、地图相结合的融合感知路线。大家最擅长的就是控制硬件成本,可以在硬件层面先构筑起护城河和壁垒。而在算法上,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还处在同一水平。
虽然现在很多车企都在宣传自家的智驾能够实现上千公里的“零接管”,但实际体验的效果并不如宣传的那么可靠。像蔚来、理想等智驾技术走在前列的车企,无论是在测试还是真实用户使用中,都曾经发生过疑似智驾判断失误的事故。
而特斯拉FSD与目前国内主流智驾技术最大的不同,就是走纯视觉路线,采用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建立在强大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之上。简单的说,就是重点依靠“算法+算力”,模拟出更自然的人类驾驶习惯。特斯拉的这一变革也被誉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
这首先是避免了与国内车企在智驾硬件层面上的内卷,转而将竞争的方向转向了软件的算法和算力。而在这两方面,特斯拉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
根据特斯拉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底,特斯拉FSD Beta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0万名测试用户,总行驶里程超过20亿公里。有了足够的数据,就相当于有了足够的经验来训练算法。在算法的训练上,特斯拉花费了8年的时间来“养成”。
而除了特斯拉之外,大部分的企业,数据资源是严重不足的,这也是它们不得不采用融合感知技术路线的原因。
在数据合规方面被放行之后,现在唯一能够影响特斯拉FSD入华成功与否的因素,只剩下消费者对FSD的接受程度。
虽然根据特斯拉内部调研,现在在海外超过70%的FSD订阅用户表示愿意续订。但是也有第三方的调研结果显示,FSD的服务订阅率远低于预期。
从中国市场来看,同样有调研数据显示,尽管60%的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感兴趣,但仅有25%的人愿意在短期内尝试使用。更何况,以特斯拉一贯的风格,FSD入华后也绝对不会是一项免费的服务。
中国消费者可以为硬件付费,但还没有形成为软件付费的习惯。在此之前,部分汽车品牌也在国内尝试过以付费订阅的方式开通或升级部分车辆功能,但并没有被市场接受。
现在中国企业在智驾功能上,几乎不约而同的都是采用了免费提供的形式。特斯拉FSD将来在国内无论是一次性付出几万元使用,还是按月付费订阅使用,其实都是对自身品牌力的一次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