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返利翁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7092210号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报废后的电池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 电池污染的潜在危害:
- 重金属污染:电动汽车电池中含有镍、钴、锰、锂等重金属元素。如果废旧电池处理不当,这些重金属可能会渗入土壤和水源中。例如,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危害,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呼吸系统问题,甚至存在潜在的肝肾功能影响和癌症风险;钴和锰会对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农作物吸收、饮用水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 电解液污染:电池中的电解液含有强腐蚀性化学物质,如果泄漏,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直接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每100公斤废旧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污染1000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容量,其污染影响是长期且难以修复的。
- 积极的方面:
-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高度重视,自2018年起,多部门在溯源管理、行业规范、试点示范、财税支持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已初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回收利用管理机制。例如,建立了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平台,实现动力电池全程可追溯,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升级。
- 回收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万余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多省市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站)培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遴选培育了148家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同时,“互联网+回收”服务平台也在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回收模式,多元化回收体系正在逐步构建,有效促进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就近回收、高效流通。
- 技术进步:经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积累,国内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产业技术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废旧电池回收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或地区,占全球约72.0%的技术输出。例如,一些企业的电池回收技术可以将镍和钴的回收做到99.6%,锂的回收达到了91%。
- 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废旧动力电池的数量也在增长,这为电池回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企业有动力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电池回收的效率和效益。
- 面临的挑战:
- 拆解效率低:动力电池种类多样,型号、服役和使用时间、应用车型及使用工况各异,国内多采用人工或半自动化拆解,处理过程耗时耗力,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前端动力电池产品设计趋向无模组化,增加了后端拆解的难度。
- 梯次利用的问题:经过重组装配得到的梯次产品,由于不同电池的内阻特性、电化学特性、热特性各不相同,其一致性和安全性管控难度较大。如果动力电池在服役期间没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再利用过程中进行电池寿命预测时,准确度可能会下降。而且,梯次利用过程成本较高,但动力电池新产品价格在不断下探,进一步影响梯次利用市场需求,阻碍梯次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
- 非法回收企业的存在: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回收体系不完善等,现阶段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市场并不规范,一些不规范的回收企业仍然存在。这些企业缺乏专业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可能会导致废旧动力电池得不到规范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总体而言,虽然电动汽车报废后的电池污染问题存在一定挑战,但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是有能力应对这一问题的。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电池回收的效率和安全性,完善回收体系,加强监管,以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