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上海街头,绿牌车的能见度已经超过蓝牌车,事实确实如此,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已经数次超过燃油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产物,新能源车在日常使用方面确实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受到很多用户的认可。
作为交通工具,电动汽车是完全合适的,但汽车诞生已有一百多年时间,也延伸出各种各样的汽车文化。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探索一个近期热议的话题:电动汽车究竟有没有汽车文化?
保时捷的第一款车竟然是电动车?
保时捷Taycan算得上是电动高性能车中的标杆产品,但其实在一百多年前,保时捷还未正式成立的时候,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就研发过一款电动车。20世纪初,电动车甚至比燃油车更受欢迎。
保时捷研发的第一款车
1890年代,电动汽车就已经在美国和欧洲出现。这个时期,电动汽车的技术逐渐成熟,并且相对燃油车有一些明显的优势:电动汽车运行时非常安静,不像当时的燃油车那样产生噪音。同时,电动汽车不需要繁琐的启动和驾驶流程,易于操作。
1900年左右,电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30%。这一时期,一些电动汽车的设计和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实用性。
一百多年前的电动车
大洋彼岸的欧洲,23岁的费迪南德研发出了Egger-Lohner C.2 Phaeton,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5马力的电动机,最高车速可达35千米/小时,续航里程约为80公里。费迪南德将其命名为“P1”,表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辆设计的汽车。
到了20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逐渐被燃油车所取代,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尤其是亨利·福特的生产模式,使得内燃机车成为主流。此后,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停滞了很长时间,直到21世纪才迎来复兴。
石油危机掀起的电动汽车波澜
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不仅改变了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也促使汽车工业进行了技术创新,最早的“油改电”就出现在那个年代。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宝马打造了两辆纯电动的1602,不仅仅是为了宣传,还被作为马拉松比赛的支持车。当年,奔驰和大众也都推出过类似的实验性电动车,但都昙花一现。
1972慕尼黑奥运会亮相的电动版宝马1602
20世纪末,通用也曾推出过纯电动的EV1,但因为市场不成熟、成本过高,项目运营几年后就草草收场。
EV1是通用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汽车工业的百年历史中,确实可以寻觅到一些电动汽车的身影。但这些断点的历史,难以组成完整的篇章。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文化,在现阶段的电动汽车领域并不存在,最多只能作为品牌宣传的历史回顾。
新能源车的普及带来的改变
直到最近几年,新能源车才真正迎来认可和普及,伴随着使用人数和场景的增加,也延伸出不一样的文化。
如今的新能源车,更像是一个大号的电子产品,基本都配有辅助驾驶、OTA远程升级、大屏人机交互等高科技功能,这使得它们成为科技爱好者的新宠。谁的智驾用的是端到端算法,谁的语音交互用上了最新的AI GPT,这些源自数码领域的话题成为新能源汽车文化的组成部分。
电动汽车就像是大号的电子产品
除此之外,电驱动的特性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土壤:开车露营逐渐风靡,电池的外放电功能,让一切变得简单。
当然,之前大家在意的油耗,现如今变成了电耗。只不过,哪个充电站充电更快,成为了新加入的讨论话题。
电车带起了露营潮流
当然,新能源车时代,品牌粉丝文化也同样兴盛。
的粉丝基本都是埃隆·马斯克的粉丝,追逐最新科技;蔚来则建立起了“蔚来社区”,通过蔚来日、车友会、NIO House等方式,与用户形成紧密的社群文化;比亚迪因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技术、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一批国产品牌支持者,被誉为“新能源车的国货之光”。
蔚来的品牌日活动
新能源汽车文化,未来在何方?
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文化,并不属于传统理解的汽车文化范畴,更像是一种使用心得的交流,但考虑到这只是一个不到10年的新兴市场,如今的氛围已经不错。
新能源汽车是会延续还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汽车文化,一切皆有可能。从车的角度考虑,新能源车的使用周期,确实不如传统燃油车那么长久,经典车文化还是会集中在燃油车领域,但也有一些革命性的电子产品被人珍藏,例如初代iPhone。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收藏特斯拉初代跑车。
特斯拉Roadster已初现收藏价值
但更大的变化,应该是在用车理念和方式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或许会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