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返利翁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7092210号
从2020年开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小米有个向苹果看齐的高端化梦想。
但彼时几乎所有人也都不相信,「为发烧而生」、「得屌丝者得天下」、「性价比」的小米,真能实现高端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这不是?
所有人都在想当然地讲,高端化是一个所有手机厂都绕不过去的选择,你看华为,你看三星,人家做成功之后,怎么怎么样。可一旦说华为三星是高端旗舰看上去挺合理,小米?算了吧。
仿佛小米生生世世就只能是屌丝图腾。可小米、米粉不这么认为。
只不过是当时小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这高端化之路,该怎么走。所以小米在这几年进行过各种尝试。甚至「迷茫」和「困惑」,是雷军2021年主题演讲的关键词。
而今天,小米、雷军,竟在这样的迷茫与困惑中,在苦心孤诣5年后,借着小米汽车的顺风局,真的把小米手机高端化这件事,给做成了。
原本的得「屌丝者」,这把果真抢到了「高端」的天下。
这是一个相当励志的故事。
01 小米手机高端化,这把成了
根据11月8日的小米2024Q3财报,小米在全球卖出了4310万台手机,其中4000-5000元价位段占比22.6%,同比提升9.7%,5000-6000元价位段占比6.9%,同比提升2.4%。
公认的高端智能手机售价线是600美元,也就是大约42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以上,我们会认为这是高端机,但更众所周知的是,小米手机近几年的售价,是3999。相比一开始帮小米打出差异化身位的1999来说,十年时间能摸爬滚打一路涨到3999已经可以被视作一个小成就,但是相比公认的高端化门槛,这就是不够的。
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过去,10月29日发布的年度手机「小米15」起售价从3999涨了500到4499,要被视作一个里程碑。——从停留在口上的对标苹果、实际售价依旧在彰显性价比,到大声告诉所有人,我的手机以后就是高端机了,这是需要勇气的。小米从上到下,对于这件事都谨慎异常。
好在是,这次消费者们帮小米挺直了腰杆。
卢伟冰(小米手机事业部负责人)透露,涨价了的「小米15」开售9天销量即破百万,对比「小米14系列」至少提早半个月。
当然,「小米15」的成功要等下一季度财报才能看得到,回到小米2024Q3财报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总销量比重为21.3%,同比提升3.9%;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线下零售店数量持续增长,季度内超13000家;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线下渠道出货量市占率10.3%,同比提升1.7%;对比横亘身前的苹果、三星,小米是唯一一家在全球和中国市场均保持出货量同比正增长的品牌。
从财报上放眼放去,看上去都有那么点高端化的样子了,唯一不够高端的就是毛利率指标了。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在过去3个季度里环比持续在下跌,到了Q3这个数据已经来到了11.7%,作为对比,苹果硬件毛利率是36.3%。不过这也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卢伟冰在财报会上承诺,「三季度是我们全年手机毛利率的最低点,四季度一定会反弹。」
应当讲,仿佛是自打「小米15」发布后,小米内部也好,外部我们这些看客也好,大家对小米手机高端化这事仿佛是一瞬间就充满信心了。
即便是雷军本人,「小米15」发布前也没敢硬气。
一个小细节就是,从去年「小米14」发布会上时候,雷军就明确表示「这是最后一次定价3999」,等到一年之后的「小米15」发布前,为了让消费者能接受小米这波涨价,雷军还又专门发微博:「今年元器件成本上涨非常多,另外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确实需要涨价。谢谢大家理解,我们一定把产品做好!」——话里话外满是找补、退路、没底。
哪怕说3月份时候他都敢卖二三十万的「小米SU7」且大火成功了,哪怕说就这场发布会上他还打算要卖一辆定价八十多万的「小米SU7 Ultra」汽车,可是真到了要给自家手机要涨500块,依然是充满了畏缩。这当然有雷总为人稳当、不爱打诳语的性格在里面,但我认为更关键的是——
实在是前几年冲高持续失利给雷军留下心病了。
02 一路坎坷,一路摸索
对于雷军来说,成功是这些年的主旋律。不像前几年还得靠和董大姐赌一个亿这种反差感新闻破圈,这几年膜拜的人多了,说的话也就有人听有人信了,于他本人也乐得将自己的企业家IP打造起来,明显个人分享欲也上来了。
这些分享里,雷军一直在流露着他渴望小米高端化的心。
从2019年独立红米产品线,小米手机专注中高端(还不敢直接喊高端),到2020年「小米10」设定了一个5999的最高价,再到2021年公开喊出「向苹果学习」。
截止到那个时间点,还没有人把小米的高端化太当回事。毕竟太难了。
对于靠「1999(初代小米定价)」杀出一条血路,靠「性价比」得以米粉遍天下的小米来说,走高端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要与这些基本盘做切割,而万一高端化不成,届时就不是说能再通过降价「接家人们回家」那么简单了。
这与过往做好手机再将模式扩展到其他品类、从一个国家扩张到另一个国家那种复制粘贴式的增长都不一样,这是一条小米没走过的路,是真正的有去无回。
所以不难想象,不光是我们外部看不透该怎么办,小米内部想必也会对这件事会很没谱。
大家唯一的共识就是这事必须得成,但是怎么成,不知道。
这从小米那几年的产品里也能感受到一些——
「小米10」的发布一度被视作梦幻开局,它成功证明了配置拉满之后,米粉们是愿意花高价的,甚至它一度让人们想到了十多年前的性价比之王「小米2S」,结果续作「小米11」竟也离奇地步了「小米3」的后尘,烧主板和MIUI优化问题,让「小米10」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又瞬间崩塌。
大家好像又回过味来了,配置得堆,体验也得兼顾,于是我们看到「小米13」没有上最快的快充,这是在为散热、握持让路;二代折叠MIX Fold 2也没有在续航上死磕,而是主打轻薄,在牺牲了电池容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机身重量;MIUI14相比MIUI13也是大刀阔斧地优化。
高端化的软硬件平衡点终于让小米找了个差不多,时间也不等人似的来到了2022年,小米也才敢在发布会喊出「高端化是小米集团战略」、「生死之战」,并且在大家拼影像联名的时候,做了和「徕卡」的联名——这个世界有名的高端相机品牌,是友商「华为」在2016年走高端化路线时被世人记住的一大亮点、爆点。
这里值得讨论的是:为啥大家都要做和相机、跑车的联名?难道说相机真的就是徕卡做的?难道说以后这手机也能像徕卡相机那么保值?难道说有了保时捷的手机我就开上保时捷的汽车了?当然都不是。华为等友商在这件事上的成功其实是证明了,一款品牌力偏弱的产品想变高端,有时候需要一点高端的标签赋能,让消费者心里面能把你和高端画个等号,让消费者出去感觉到有面子,这一点面子,就是「号召力」,就是「购买理由」。
所以,从「小米10吹响高端化号角」到「小米14最后的3999」,应当被看到的是小米在高端化这五年里一步一个脚印的不容易,不断犯错,不断调整,不断学习,不断进化,让小米竟在不知不觉间攒下了高端化的资本。
单从产品本身来说,已经具备了「硬件拉满+软件顺滑+品牌号召力」的「小米14」乃至「小米13」其实就已经做好了帮小米飞升高端的准备,他们用起来已经和友商无异,也有了一定面子。
但是,为什么,雷军宁可将「小米14」视作是最后的3999,也不敢定4499?为什么,一直到「小米15」,才真的实现了这把高端化、且卖得比「小米14」要好?
因为小米在等SU7。这是能保小米高端化必成的最后一落子。
03 小米汽车的成功,带飞了整个小米品牌
小米SU7的成功,是小米在整个新能源车界投下的一颗炸雷,但它早在顶层规划之初的影响力,就绝不仅仅是对新能源这么简单。
想要看懂小米汽车带给小米的价值,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遍主要对手们的情况。
苹果:无可争议的第一,它有A系列芯片,有流畅的IOS系统,有iMAC、iPAD、iWATCH等等一系列别人追都追不上的配套硬件,然后才是iPHONE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三星:自己的Exynos处理器,自己的3nm芯片,自己的屏幕面板,自己在智能手机上游不可撼动的一亩三分地,然后才是自家的S系列、NOTE系列手机;
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不可撼动的核心技术壁垒,被卡脖子而一气之下鼓捣出来的海思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智行等一票明星产品,和能打下这一片江山的领先管理思想、制度,然后才是自家的MATE系列、P系列手机;
在以上三位面前,其他手机厂商,实际上都应被视作各有所长的追随者,比如OPPO,VIVO,honor等。
小米,相比他们的优势是什么?
还是要讲,如今的智能手机世界,甚至说科技制造业,没有谁真的就敢说自己具备了领先世界多少年的先进性,更应该被认同的现实是,你今天有了一个新概念、爆款设计,明天就会被别人抄的底裤不剩。这是罗永浩花几个亿和几年时间买来的道理。
真要说比硬件素质,比软件流畅,甚至是比品牌力这三项我们上一节论证出来的、小米已经具备了的高端化基础素质,可以说以上各家都是具备的。「硬件+软件+号召力」是冲高端化的垫脚石,而非什么具备了就能迈过去的门槛。
真的准备实现高端化,必须要先想到,自己在这个决赛圈里的、别人打死也抢不走的高地究竟是什么。
小米在差异化方面不可被剥夺的优势是什么?
先说我的结论:「小米汽车」所带来的成功,正是小米长久以来为高端化苦寻而来的差异化优势,且站在那个别人抢不走的高地。
说「小米汽车」是差异化优势,在于目前上述主要对手们针对汽车都还没像小米这么干:苹果干脆不造车了,三星持续深耕上游也没打算,华为已经明确自己的发力点在「鸿蒙智行」而非直接下场,OVH这三家身后者也没这个动机,那么在这个时间点,身前身后,全球电子大厂就的确只有小米一家有造车计划、且成功造出了一辆已经引爆的车。
小米为自己成功寻找到了一个历史级别的、转瞬即逝的战略空当。
如果再早些年,起码苹果那时候也是在信誓旦旦立马要造车,华为则是在余承东带领下离逼宫成功只差临门一脚,单说新能源车圈内的局势也远不如现在这般明朗;
如果再晚些年,你看看同样今年造车、只比小米晚了这么一步的X越如今的状况如何?公众也好,资本也好,潜意识里,真有点把小米当作是最后一家新势力的意思。
今年来看,基本决赛圈入围名单已经产生,他们的最终名次将在肉眼可见的2-3年内快速确定,然后大家「理所当然般」地排着队成为十几二年后那个世界里、届时人们口中「高端老品牌」,小米如果不是说今年SU7一炮而红,说实话,在新能源领域,可能还真的等不到什么太好上车机会了,那么雷军、小米可能就不会去造车了。
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小米就真的错过了这样一个为自己高端化贴金的绝佳甚至目前看最佳的机会。
这不比什么联名跑车、相机来得高端?一辆二三十万的车人家都造得出,我五千块地手机和车同品牌,很丢人吗?
这不比什么自研芯片、系统来得更快?吭哧吭哧倒腾出的技术壁垒,有人家苹果、华为的可靠吗?即便真有,你也是个跟在屁股后面的。
这不比什么上下游产业通吃来得更讨巧?哪怕届时干的最好了,也就顶多是个比亚迪……可是已经有比亚迪了呀,手机圈也已经有三星了呀,何必呢?
所以,小米手机梦寐多年、众里寻她千百度的高端化,就这么被蓦然回首间已是灯火阑珊的汽车给成功引爆了。
为了形象一点说明这一点,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本人其实并非什么米粉,所以对小米手机一直都是说不上爱也说不上讨厌,就是比较无感,倒是我爱人,一直以来对小米手机、米家生态情有独钟。但是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在小米SU7过去一年的铺天盖地里,在认真了解了一整圈小米SU7之后,也认可SU7的产品力。虽然倒没有到了小米SU7真爱粉的地步,神奇的是,我发现我竟然不那么反感小米手机了。
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一款小米汽车的话,我好像并不介意去拥有一部小米手机。SU7,治好了我的小米无感症。
这种潜意识里心态上的转变,我自己咂摸了很久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我所写出的这篇文章。
有关「小米高端化」是否已经成了,目前的媒体,多数都只敢说,「看好」,「半山腰了」。这也正常,毕竟从冰冷的财报数据里,你的确只能看到是这一切在向好,但是远没到已经可以盖棺定论的时候。
但是我借梳理小米高端化之路以及小米汽车,再加上自己心态上的这一小点变化,想通了一个貌似别人还没想过的视角:从战略层面,小米手机的高端化在转瞬即逝的小米汽车的历史机遇助推下,可以被视作必然会成功。
如果不用等小米汽车的话,那么「小米14」早可以4499,只不过会有一些风险;如果小米汽车不这么成功的话,那么「小米15」大概率依然会4499,小概率只敢3999。
但有了成功的小米汽车,小米在高端化道路上就这么轻巧地找到了自己的那个爆点,如苹果找到了iphone4,如三星找到了note系列,如华为找到了徕卡——品牌上,就差那么一点点,让消费者愿意在心态上发生扭转的一点点。
另一个层面来说,造汽车这件事,是一个主要对手们都没有关注到、或者准确点说,亲自下场的点,那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且吃到螃蟹的,小米,对比其他想要再去这样做的后来者,也有了先发优势。
并且我还倾向于,「造车」这个噱头,真的该算是为小米量身定制的。苹果、华为、三星这些已经完成高端化的,真要是造一辆20多万的车出来,这给高端化是加分了?还是扣分了呢?从四大界现在的定价越来越离谱这件事,你也应该能感受到这一点。
还就真的小米没有这个负担——20多万的车,也该算是个贵东西了,抬高手机身价刚好够;又不算那么豪,米粉们咬咬牙的机会还是有的,这也属于是「性价比」打法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