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返利翁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7092210号
为什么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李女士最近常常向朋友诉苦。
李女士儿子进入初中后,和她的交流从“妈妈今天晚饭吃什么?”变成了“嗯、哦、好”,李女士深感无力。
孩子的沉默像一道无形的墙,将他们分隔开来。
初中生为何会与父母疏远?
随着孩子步入初中,他们的心理以及行为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12岁上下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此时他们开始拥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期望能够摆脱父母的掌控。
不过家长不一定能够适应这样的转变,容易使亲子关系陷入僵持的局面。
以下几点原因尤为典型:
青春期会有心理变化,初中生尤其注重隐私,他们还特别渴望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学习压力变得很明显地增加了,学校的任务挺繁重的,孩子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到学业里去了,没怎么用在家庭交流上。
沟通方式存在差别:家长时常以“说教”这般方式,却不曾去倾听,如此一来,便极易使孩子滋生抵触的情绪。
距离的产生往往源于误解
案例背景:2024年9月在北京,张先生全心投入工作,慢慢忽略了对初二女儿的情感陪伴。女儿成绩下滑后,他开始频繁地问责,女儿则选择躲避且保持沉默,最后还把房门反锁,以此拒绝交流。
他习惯性地直接指责女儿的“懒惰”却未关注她因考试失利而自责的情绪。
其实咱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例如“今天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吗?”“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呢?”让孩子放下心中的防备和压力。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他的著作《父母效能训练》里提到,“家长要是能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还能用带着尊重的态度去回应,那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就会明显提高。”
如何修复初中阶段的亲子关系?
1、打破“家长至上”的思维模式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管理者”,习惯用指令式语言与孩子沟通。
如何改变?
放下姿态:孩子向你倾诉烦恼时,别着急着给建议,要先认真倾听,接下来给予回应,像“听着你最近好像过得挺不容易,是不是因为作业太多啦?”
分享感受:家长可以适当说一说自己遭遇的失败以及遇到的困惑,如此便能拉近心理方面的距离。
2、制造共同经历
研究表明,共同经历乃是建立情感联结的绝佳途径。
譬如在2023年10月,上海的一位父亲陪伴初一的儿子完成了一场徒步活动,在此过程中,父亲讲述了自己的童年故事,而儿子也开始打开心扉,聊起了学校生活。
实践建议:
陪着孩子一块儿看他们喜欢的电影,与此同时还能一起玩游戏。
组织家庭活动,像在周末去远足,或是大家一块儿做饭,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互动。
3、从批评转向支持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成就感来源于父母的信任与鼓励。”家长的过度批评,容易使孩子封闭自我。
如何调整?
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模式代替指责:
观察“我注意到最近你的作业时间变短了。”
感受“我有点担心你是否能掌握知识点。”
需求“我希望我们能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请求“你觉得可以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