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手机资讯 > 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全面推行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

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全面推行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

发布时间:2025-05-18 18:04:35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5月16日,中山市弘科未来学校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第二届校园科技节盛大开幕。开幕式上,学校创始人、总校长黄翔宣布:自2025年新学期起,人工智能通识课将作为全员必修课程纳入K12教学体系,成为大湾区首批实现AI教育“必修化、全员化、实践化”的学校之一。这一举措标志着该校在“AI+教育”融合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按下“加速键”。

科技节:从“未来体验”到“必修落地”

本届科技节以“AI赋能未来”为主线,通过讲座、竞赛、互动体验等40余项活动,集中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开幕式上,数字人演绎的“历史与未来对话”舞台剧、特斯拉Cybertruck实车展示、NASA支持的“未来之城建造计划”等跨界项目,吸引逾千名学生家长参与。黄翔表示:“科技节不是‘秀场’,而是将未来场景搬到校园,让学生成为共建者。”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明确以“AI思维培养、编程基础、技术伦理”为三大核心模块,在课程设计上突出“真实问题导向”,例如在“光与植物工坊”中,学生需用LED电路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在“未来之城”项目中,融合AI设计与人文关怀,解决老年友好社区规划难题。

AI教育三大核心竞争力:问题嗅觉、跨界思维、破局韧性

面对AI技术对传统职业的冲击,黄翔提出“培养驾驭AI的造局者”理念:“我们不是教学生与AI竞争,而是锻造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重点培育三大素养:问题嗅觉,如用 LED 电路种植物实践,训练学生从生活细节发现技术痛点。跨界思维,在“AI古诗文创作大赛”中,学生需解析算法逻辑与文学表达的关联。破局韧性,六足机器人调试项目要求学生在反复故障中优化解决方案。

中山市科协主席胡子冠高度评价这一探索:“弘科未来学校将产业级技术引入课堂,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中山样本’”。

科技与学科融合:从“工具应用”到“思维升维”

针对AI教育与传统学科的平衡问题,执行校长何晋中表示:“科技是学习的工具,而传统学科是地基。”该校创新实践包括:数学课上用编程模拟函数图像,物理实验用传感器实时测数据,化学通过 AI 分析实验数据。何晋中指出,此类融合直接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近年中高考压轴题强调跨学科应用,科技教育恰恰强化了这种‘活学活用’的能力”。

Copyright 2017-2024 返利翁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7092210号